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与第一附属医院“院院一体”,是广西医科大学建校同建的直属教学医院,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广西首批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爱婴医院、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中方轮值主席单位、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中心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广西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疗保健的中心。
师资队伍
学(医)院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中华医学会等国家级专业学会主委、副主委、常委、委员329人,省级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13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415人、副高职称63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0人,国家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4人,广西优秀专家1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自治区高层次人才10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9人,广西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人选34人。
2023年上岗研究生导师情况: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67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90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220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246人。
学科建设
学(医)院作为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牵头负责单位,推动学科入选首轮广西一流学科并建设获得A+成绩,推动学科进入ESI学科国际排名前0.5%并持续跃升,成为广西高校ESI学科国际排名百分位第一位的学科。
学(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15个: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重症医学科、地方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急诊医学科、老年病科、肿瘤科、临床护理、(中医)脑病科,病理科、骨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医学影像科(后4个为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中医脑病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中医脾胃病科。
学(医)院拥有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28个:肾内科、儿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临床护理、消化内科、产科、感染性疾病科、内分泌科、康复医学科、妇科、骨科、血液内科、医学影像科、皮肤性病科、医学检验科、核医学科、临床药学科、创伤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病学科、普通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风湿免疫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病理科。
广西高校重点学科6个:儿科学、内科学、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急诊医学。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18个:创伤骨科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心血管内科、儿科、麻醉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呼吸内科、急诊医学科、普通外科、骨科、康复医学科、生殖医学科、产科、肿瘤内科、心胸外科、老年病学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3个:泌尿科学研究所、中西医结合临床、血液内科。
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
广西妇幼健康服务重点学科6个:妇科学、产科学、儿科学、超声医学、医学遗传学、生殖医学。
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医院连续5年位列华南前三,其中2021年收录的40个专科中医院有36个学科入围华南区前五。同时也是广西唯一进入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TOP100的医院。
教学水平
学(医)院拥有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体系和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学(医)院医院负责临床医学(含五年制、“5+3”一体化、六年制全英班)、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儿科学、法医学等7个专业、47个教研室的本科教学工作,并承担相应本科临床实习任务。承担全日制研究生(硕士、博士)的临床轮转及科研指导工作。
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麻醉学、儿科学、康复治疗学);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学名师1人和教学团队1支,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教学名师4人和教学团队4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自治区级教育教学研究立项4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5项(一等等次3项、二等等次2项)。参编各类教材50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9部。
拥有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8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5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4个(全科、儿科、内科、康复医学科)。近6年(2017-2023),学院获评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模拟医学部培训基地。
拥有集教学、培训、考核、科研、产学研合作及社会服务多位一体的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广西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广西最大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平台。教学面积达到14000平方米,资产投入约1.5亿,教学模型设备达4000多台件。建有院企合作创新实验室、智慧化OSCE中心、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区、MR及高端模拟教学设备专科及综合技能训练区、专科虚拟仿真及动物实验训练区等,配备临床技能模拟训练基本模型,高端模拟人、血管介入模拟器、网络化腹腔镜模拟器、泌尿内镜模拟器、呼吸内镜模拟器、关节镜模拟器、达芬奇手术模拟机器人等虚拟训练设备及临床思维训练软件系统。是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临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能够满足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规范化培训学员、研究生及继续教育的临床模拟教学培训及考试等需要。
1978年开始招收留学生,是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目前有来自32个国家或地区的留学生在读,培养了东盟各国医学留学生,为东盟各国输送了各类医学人才。
科研实力
在区域高发肿瘤防治、地中海贫血、蛇毒、肝脏移植、断指再植、再生医学、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教学及研究达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拥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X线-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256排螺旋CT、3.0T磁共振(MRI)、直线加速器(LA)、全飞秒激光手术系统等先进医疗设备,为准确高效诊疗和承担重大科研课题提供了重要保障。
拥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其中,骨与软组织再生修复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批为教育部联合实验室;地中海贫血防治重点实验室获批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共建)],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及八桂学者6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5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3个。“肝脏损伤与修复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入选国家级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近5年来,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其中 “前列腺癌专病队列研究”项目获2017年度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总资助经费1410万元),“我国皮肤真菌病综合防治体系及关健技术研究” 获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总资助经费1480.40万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补体依赖性机制与调控”获2022年度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点专项(资助经费200万元);2017-2022年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0项,其中,“肝脏衰老及再生障碍的补体依赖性机制与调控”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鼻咽癌树鼩模型的创建及发病机理的研究”和“肿瘤细胞和免疫微环境的脂肪代谢重塑对鼻咽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分别获2021、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直接经费分别为260万元、255万元。此外,“地中海贫血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获2020年度科技部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
近5年来,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32篇,发表SCI收录论文2495篇,部分研究成果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ell research》《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Circulation》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参与制订国际指南共识2个,牵头制订国内指南共识13个;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5项;其中广西特别贡献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4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9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8项。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11.33,在全国1641家医院中排名第81位。
就业情况
适应需求培养人才,专业就业情况好。2017-2021届毕业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93.66%和88.23%。
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一次通过率均大于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硕士研究生住培考核通过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特等奖殊荣。
近五年对上百家广西县级以上卫生医疗单位的调查显示:本专业毕业生在单位担任领导职务比例较高,多名校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卫健委、教育厅、医学院校等重要部门曾任或现任主要领导,成为引领广西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