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共卫生学院

发布时间:2025-05-29 20:38:16

学院简介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名广西医学院卫生系,1977年招预防医学本科,2006年获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院是教育部结对共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和广西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目前是广西集培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为一体的唯一基地。预防医学专业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五年,学院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全国仿真教学大赛教学二等奖、广西普通本科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省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逾25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余件。

image.png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校本部)

 

image.png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五象校区,在建中)

 

学科优势

学院拥有本硕博贯通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现有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广西一流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是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是广西重点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一般社会学是全球ESI前1%学科。

科研平台体系强大,支撑有力。拥有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广西分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广西分中心、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寿与老年相关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首家生物三级实验室(BSL-3)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建有广西艾滋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广西)-东盟公共卫生与健康大数据应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东盟智能卫生应急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高发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实验室、环境与健康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特色平台。

教学实践资源丰富,体系完备。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原卫生部人才中心东盟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广西卫生应急技能科普教育基地、广西卫生应急协同育人平台、广西公共卫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广西公共卫生实验中心等教育教学平台。此外,学院立足区域特色,构建了广西壮族人群出生队列、广西少数民族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广西红水河流域健康老年人队列、广西锰暴露工人健康队列、广西边境传染病人群队列等覆盖生命全周期的5大人群队列,为“医防管”复合型公共卫生战略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image.png 

专业介绍

学院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战略需求和区域重大公共卫生需求,打造预防医学(五年制、授予医学学位)、妇幼保健医学(五年制、授予医学学位)和卫生检验与检疫(四年制、授予理学学位)等一流优质本科专业群,培养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

预防医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西优质专业,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二等奖/银奖。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知识,全面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公共卫生管理等工作,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国—东盟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公共卫生人才,为服务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毕业生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最高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主要就业单位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海关、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等体制内单位。

妇幼保健医学专业:是“国控专业”、广西唯一连续三年(2021年、2022、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A+的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预防医学原理与方法,强化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和妇幼卫生管理能力,能胜任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妇幼卫生管理、学校卫生、社区卫生与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健康促进等妇幼保健与公共卫生相关领域工作,适应我国妇幼保健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的妇幼保健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主要就业单位为妇女儿童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综合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学高等教育机构等体制内单位。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顺应“健康中国”发展战略需求而设立的紧缺专业。广西医科大学是全国较早开办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高校,学生荣获全国首届大学生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综合技能竞赛特等奖。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掌握先进卫生检验技术,具备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能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能胜任理化、微生物学、毒理学和免疫学检验或教学科研等工作,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把牢国民健康防线,守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主要就业单位为海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监测部门、食品卫生监测机构、医学高等教育机构等体制内单位。

 

image.png 

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现场合照

 

image.png 

第一届“人卫杯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综合技能竞赛颁奖现场

 

教学优势

名师坐镇,榜样育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完备,现有专任教师81人,其中高级职称60人(二级教授11人),拥有博士学历70人,博导33人、硕导57人。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西模范教师、广西八桂学者、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广西高校杰出科技人才、广西高校八桂学者、广西八桂青年学者、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等一批高水平师资。

image.png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

课加持,智领“卫学院建成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1门、全国高等院校数字化优质国际课程2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智慧课程6门、在线开放课程14门、26项公共卫生虚拟仿真教学项目、32个“云共享”公共卫生教学案例共享资源库。

image.pngimage.png 

《现场流行病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科研实力

学院始终践行“科研育人”理念,全力助推高质量人才培养,主动服务中国—东盟公共卫生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公共卫生发展重大决策需求,聚焦中国—东盟跨境传染病防控、边疆民族地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大健康产业发展与健康广西建设等领域,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与智库决策研究。联合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英国、泰国、越南、缅甸等国家院校,开展新发突发传染病重点人群监测及未知病原体分离鉴定和致病机制研究、登革热和艾滋病等跨境传染病防控研究、肝癌、鼻咽癌等边疆民族地区高发慢病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与人群健康、中国-东南亚系统营养干预等研究,研发了新型生物干预和早期检测技术,研发“结核病气候适应性AI智能预警系统”“新发突发传染病的AI智能监控预警”“脑卒中远程随访及管理AI系统”“慢病风险预测智能评估系统”“区域典型污染物健康风险监测系统”等人工智能+公共卫生工具,服务于传染病监测预警和慢性病远程管理,推动跨境传染病防控关口前移、降低慢病风险和环境健康风险,以数据赋能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人群健康、助力健康广西建设

近五年,学院新增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59项,省部级课题40项;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38篇(中科院一区43篇、IF>5分202篇)。形成“广西在深化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中的地位作用和实践路径研究”“加强广西—越南跨境医疗卫生服务合作,积极服务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广西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救治体系研究”等智库报告,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就业情况

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升研率创新高。2024届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86人,毕业生2024年9月份就业率90.7%,就业方向主要为:读研占76.7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占4.65%,医院等事业单位占6.97%,公务员和部队文职占2.33%。

2024届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毕业生45人,毕业生2024年9月份就业率86.67%,就业方向主要为:读研占17.78%,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高校等事业单位占37.78%。